《王牌部队》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军旅题材剧,以硬核的扎实剧情和精湛的演技,向观众展示了一支特种部队面临生死考验的挑战与拼搏。这部剧在传统军旅题材剧的基础上,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真实情感,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特种部队的日常生活和战斗态势。通过《王牌部队》,观众能够颠覆以往对军旅题材剧的固有认知,感受到更加真实和震撼的故事情节。
近日,现实题材军旅剧《王牌部队》正在各大平台热映,该剧一经播出后,旋即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与广泛好评。该剧立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军队建设为背景,以近四十年的时空跨度,及主人公顾一野、高粱等军人的成长历程。不仅还原那个年代真实的军旅生活,更向屏幕前的观众呈现出人民军队在近四十年的征程中,历经多次军事改革及重大任务的锤炼考验,最终成为一支闻名世界的威武之师,文明之师,和平之师的传奇故事。在《王牌部队》中,不论是指战员还是士兵,均身着“三片红,一身绿”为主要特征的军装,而该军装就是大名鼎鼎的“的确良”,71式军服。作为65式军服的升级改良版,71式军服继续沿用65式军服的款式,主要在制衣材料上作出重大调整,此外则是做了一些小幅度的修身和美观设计。采用由涤、锦、棉为主的三元混纺布制成,为提高耐磨性,又增加锦纶的比例。
71式军服较之65式军服,具有易洗快干、挺括轻便、结实耐用、不易褪色、不缩水、弹性好等特点,满足战士们在日常工作及演训作战过程中的需求。因此该军服自1973年春配发全军后,深受广大指战员与士兵的好评喜爱。
而在剧中演习过程中,侦察兵身上更是出现了我军第一代迷彩伪装衣的身影,即81式迷彩伪装服。81式迷彩伪装服贴近实战,做工考究,更在后续衍生发展出多个版本,如单面型、双面型、大五叶、小四叶、连帽及面罩等。该款迷彩伪装服具备伪装效果好、防白天可见光、夜间微光及红外线观察效果优异等特点。
在实战中,该款迷彩伪装服更是发挥了不俗效果,为我军行动顺利推进及夺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,因此得到了一线官兵的充分肯定与褒奖。71式军服与81式迷彩伪装服的列装配发,切实提高了我军的精神风貌与战斗力,此外则是为我军研发生产后续迭代产品,提供了参考借鉴及经验积累,可谓是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而在剧中,56式冲锋枪的频频亮相,想必已经引起了屏幕前广大观众的好奇心。即为何士兵人手一支56式冲锋枪,而于同时期诞生的81式自动步枪为何没有列装。
在同时期世界单兵武器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下,我军曾研制出一款自动步枪予以代替56式冲锋枪,以此实现“步冲合一”的目标,而它就是63式自动步枪。63式自动步枪在设计理念上,瞄准世界单兵武器发展前沿,该枪具有性能出众、人机功效好、可靠性高等优点。
但由于文革的干扰,导致制造工艺大幅度下降,进而使得63式自动步枪在服役一个较短时期后被全面撤换,因此我军班组的主力装备仍为56式枪族。而在实战中,这一配属却导致火力持续性及毁伤威力等方面,与敌人相比呈现出较大劣势。为此,我军便以增加56式冲锋枪配发数量这一权宜之计,以此弥补火力不足的短板及减少后勤保障压力。
另一方面,我军又积极展开研制自动步枪的步伐,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81式自动步枪。1979年4月,总后勤部军械部下达战术技术指标,正式拉开81式枪族的研发序幕。为此,科研人员争分夺秒,倾注大量心血,终于在数月后研制出样枪,并于1980年送至国家靶场进行实验,而后于1981年设计定型。
由于枪械从研发设计到列装服役过程中,需要经过道道工序及层层严格测试。因此使得81式自动步枪并没有很快配发全军,仅仅只是在实战中少量装备使用而已。而等到81式自动步枪正式装备全军时,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。
此外在剧中还出现了著名的“五对轮”,59-1式中型坦克。59-1式坦克是我国军工科研人员根据59式坦克在实战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改进而来。其具体特征为:安装外置激光测距仪及自动装表火控系统、转向液压助力系统、车体两侧增加橡胶屏蔽裙板、增加红外大灯及备份油箱等。经过升级改造后,59-1式相较于59式坦克,缩短了火炮射击瞄准时间、提高了火炮首发命中率。而在防护能力、机动性、舒适性等方面与59式坦克相比,也有着明显提升,此外该型坦克的改进升级成功,则为后续59系列改型坦克打下良好基础,可谓是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内涵。
59式系列坦克可谓是我军装甲部队中的常青树,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截至今天,不仅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,且作为亲历者见证我国坦克工业体系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。此外,59系列坦克又走出国门,在亚非拉等国家间大量广泛装备,不仅为我国创造了丰厚外汇,更让我国在世界军贸市场上有一款标志性产品,其中意义,不言而喻。
该剧开播后,首当其冲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宏,烽火燎原的军事演习画面。值得一提的是,剧中的军事演习为无预警性,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无预案军事演习。我国在以往军事演习筹备期间,都会提前构设预案,紧贴实战环境、融合多种突发状况,可在演训过程中,挑选出两支对彼此颇为熟悉的部队互为对手,而后自导自演、自评自训。
这种情况下,导致预案变实案、结局几乎都是“红胜蓝败”,因而使得“演习变成演戏”,对部队的战备训练及作战能力造成严重影响。而在实战中,我军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为此军事演习开始打破常规,主要朝着无预案方向发展。
所谓无预案,即指不再设置预案,演训部队根据实际作战任务,制定相应的方案预案,不仅要求快速高效,且需周密细致。如此一来,面对演训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,即可做到灵活有效的处置。
无预案的好处则在于,通过在平时,扎实做好对相关对手、环境、任务等层面的作战方案;等进入到实战状态后,第一时间便着眼于战场情况,以原先作战方案为基础蓝本,快速调整修订好预案予以应对,由此,才可增加胜利的砝码。陈赓大将那句“枪声一响,再好的应对方案作废一半”的名言,正是基于此理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,及世界军事技术与战争形态的高速嬗变,使得我军拉开近四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征程。如今,这支人民军队已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,涵盖武器装备、后勤保障、战略战术、演训服装等多方面。但唯一不变的确是,身为子弟兵、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;及“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必胜”的使命担当!